银杏叶药性作用 古今本草记载
银杏叶药性作用古今本草记载
1.银杏叶古代本草记载
(1)性味与归经
《本草品汇精要》:味甘、苦、涩,性平。
(2)功能与主治
《滇南本草》:治小儿生火,以菜油调搽皮面上,风血或大疮不出头者。采叶捣烂,治雀斑甚妙。
《本草品汇精要》:银杏叶为末和面作饼,煨熟食之,止泻痢。
2.银杏叶现代本草记载
(1)性味与归经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微苦,平。
《中药志》:甘、苦、平、涩。
《湖南中药志》:微苦、涩,平。
《中医大辞典》(中医分册):苦、涩,平。
《中华本草》:味甘、涩,性平,小毒。
《中华临床中药学》(各论):主归心、肺、大肠经。
《中华药海》:入肺、脾、胃三经。
《中华本草》:归心、肺、脾经。
《中国药典》:归心、肺经。
(2)功能与主治
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:敛肺平喘,收涩止带。用于肺虚咳喘、胸闷心痛等证。
《中药学》:止咳喘,活血止痛。
《中华临床中药学》(各论):活血止痛。敛肺平喘,涩肠止泄,止带浊。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活血止痛。主治动脉硬化性心脏病,心绞痛,血清胆固醇过高症,痢疾,象皮腿。
《中药志》:敛肺气,平喘咳,止带浊。治痰喘咳嗽,白带白浊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:治胸闷、心痛、心悸怔忡,又治象皮腿。
《中国药典》:敛肺,平喘,活血化瘀,止痛。用于肺虚咳喘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高血脂。
银杏与银杏叶性味与功效评述
《中华临床中药学》(各论)对银杏与银杏叶的性味比较后认为:两者性味基本相同,均为甘、苦、涩,平,功效也均为敛肺平喘、 涩肠止泻。但银杏叶之收涩作用较弱,且有较强的活血止痛之功, 主治胸闷心痛之症,并日:银杏叶主归心、肺、大肠经,而银杏主归肺、肾经,虽有谓其归心、手太阳经者,因本品主治甚广,并不限于肺、肾,故后者相对次之。
相关文章
银杏叶药性作用 古今本草记载2017-10-10
推荐产品